引起乳癌的原因有哪些?女性朋友小心預防

2019/4/3
A- A+

什麼是乳癌?

乳癌是由乳房乳腺管細胞,或是乳小葉細胞經由不正常分裂或繁殖而形成的惡性腫瘤。乳房含有豐富血管、淋巴管、淋巴結等,因此乳癌細胞容易擴散到其他器官,因此不僅僅只是乳房的病變,其他遠處器官也可能受到影響,危害病患的生命。 

引起乳癌的原因有哪些?

1.家族病史:母親在停經前患過雙側乳腺癌者,或是姊妹患過乳腺癌者,得到乳腺癌機率比一般人為高。

2.飲食習慣不良:動物性或植物性脂肪攝取過多,易造成游離脂肪酸增加,刺激雌性激素分泌,使乳腺上皮細胞增生,增加罹癌風險。

3.肥胖:由於脂肪堆積過多,多餘的雌激素被脂化後儲存於脂肪組織內,並不斷釋放進入血液,對乳腺組織產生刺激,久而久之則演變為癌症。

4.人工流產次數過多: 過多次數的人工流產易使女性感染乳腺疾病機率升高,增加罹癌風險。

5.飲酒:酒精會增加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每天攝取酒精超過14克,又沒有攝取足量葉酸的婦女,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會。

6.抽菸:香菸中的尼古丁會刺激乳房上皮細胞的活化,進而增加罹患乳癌的風險,同樣的,吸二手菸也會造成危害。

7.荷爾蒙的影響:長期接觸某些荷爾蒙產品的女性乳癌發生率相比一般女性要高,且現在日常生活很常接觸到含有環境荷爾蒙的各類商品,可能出現在化妝品、殺蟲劑、藥物、塑化劑等產品中,都可能增加女性罹癌風險。

*關於環境賀爾蒙的種類介紹可以參考衛服部食藥署的相關資料

8.晚婚高齡產婦:懷孕到產後不久的期間不會出現月經,代表女性在這段時間受到的雌性激素刺激較少,分泌量也相對更少,高齡產婦危險的原因在於月經時間相較一般產婦而言更長,生的胎數少也代表受雌激素刺激時間較長。

乳癌病患會有哪些症狀呢??

1.乳房腫塊: 單側乳房產生一硬而實質性、相對較不移動、可能是不痛且輪廓不規則的腫塊。

2.乳頭凹陷: 在乳癌完整發育後,有時會造成乳房結構變形,病灶的腫塊可能致使凹陷乳頭不易拉出,而乳癌大多發生在單側居多,若在凹陷的乳頭下方摸到腫塊則應盡早就醫。

3.乳房靜脈曲張: 如果乳房出現靜脈曲張,則可能是壓迫週圍血管造成的腫瘤。

4.皮膚改變: 乳腺腫瘤會造成皮膚的改變,且與腫瘤侵犯的部位、深淺相關,可能會出現皮膚粘連、皮膚淺表靜脈曲張、皮膚變紅或是皮膚水腫。

5.乳頭分泌物: 乳頭分泌物按其物理性狀可分為:血性、血清樣、漿液性、水樣、膿性、乳汁樣等,病變位於大乳管時,溢液多呈血性;位於較小乳管時,可為淡血性或漿液性,部分乳腺癌可能呈血性。

6.乳頭糜爛: 乳頭糜爛可能伴隨乳頭脫屑或乳頭小裂隙,部分患者後來會出現乳房腫塊。

7.腋窩淋巴結腫大: 乳腺癌逐步發展,可侵及淋巴管,向其局部淋巴引流區轉移,其中,最常見的淋巴轉移部位是同側腋窩淋巴結。淋巴結常由小逐步增大,淋巴結數目由少逐步增多,起初,腫大的淋巴結可以推動,最後相互融合,固定,之後可能造成上肢水腫或肩頸痠痛。

乳癌的疾病進程分為以下幾期

0期

即原位癌,為最早期乳癌,癌細胞仍在乳腺管基底層內。

Ⅰ期

腫瘤小於兩公分以下的浸潤癌且腋下淋巴結無癌轉移。

Ⅱ期

腫瘤小於2公分但已有腋下淋巴結轉移的情形或腫瘤大小在2-5公分之間,可能已有腋下淋巴結的轉移;或腫瘤大於5公分但未有腋下淋巴結的轉移。

ⅢA 期

腫瘤小於5公分,已有腋下淋巴結轉移的情形,且淋巴結相互連靠在一起,或淋巴結侵犯到旁邊組織。或是腫瘤大於5公分,且有腋下淋巴結轉移。

ⅢB 期

腫瘤已蔓延至胸璧或乳房的皮膚表面,或已有胸骨下淋巴結轉移的情形,乳房看起來呈紅色且腫大,因為癌症細胞阻斷乳房內的淋巴管。

ⅢC 期

已有胸骨下和腋下淋巴結轉移的情形,或鎖骨上下已有淋巴結轉移的情形。

Ⅳ期

轉移性乳癌,已有遠處器官轉移(如肝、肺、骨)等。

 

乳癌治療

一、手術治療:手術是乳癌治療最重要的一部分,目的在於完全切除腫瘤和腋下淋巴結廓清。淋巴結是否有乳癌細胞轉移,是乳癌病患最重要的預後因子,有了正確的分期,才能計畫術後的治療,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1. 改良式根除性乳房切除手術
  2. 單純性乳房全切除
  3. 乳房保留手術
  4. 前哨淋巴結摘取手術

二、放射治療:需接受手術後放射治療         

  1. 乳房保留手術
  2. 乳房切除術後需輔助放射治療

三、化學治療:化學治療即是利用化學物質將體內之惡性腫瘤的細胞,殺死或抑制其發育,經此得使宿主不受到傷害,而達到疾病預防、復發或治療的方法。

四、荷爾蒙治療:荷爾蒙療法之先決條件是腫瘤細胞有雌性激素受體(Estrogen Receptor,以下簡稱ER)之表現,或是黃體素受體( Progesterone Receptor,以下簡稱PR)之表現,而且這些受體會在雌性激素之調節後刺激腫瘤生長。
  1.  降低身體中雌性激素之生成
  2. 阻斷雌性激素與ER之結合(這種策略對於停經前後之婦女均適用)

五、標靶治療:由於每個癌症病人的基因表現及預後因子各有差異,因此如何直接阻斷腫瘤細胞的生長繁殖,而不致     傷害或破壞正常細胞,已是治療新趨勢,也就是直接針對標的物(癌細胞)進行破壞,即所謂的「標靶療法」。

 (一)單株抗體療法:所謂單株抗體療法是針對癌細胞表面有過度表現,或與正常細胞不一樣的特殊表面抗原,藉此製造出對抗此特殊抗原的特殊單株抗體,使用此單株抗體進入體內與此等特殊抗原結合,激發免疫系統,進而殲滅癌細胞。

 (二)酵素抑制劑療法:此為癌症新近治療的一大突破,當體內的特定表皮生長因子與癌細胞的特定表皮生長因子接受器結合後,則會在細胞內發展出一種酵素叫「酪胺酸激酶」(Tyrosine kinase),此種酵素會激發腫瘤細胞複製、增生,甚至促進附近血管新生或轉移至他處,也可使腫瘤細胞不至於凋零死亡,如果研發出此等酵素的抑制劑,則可抑制酵素的產生,進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的療效。

(三)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 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治療原理是因為腫瘤在生長時,癌 細胞會釋放出血管   內皮生長因子,血管內皮生長因子會告訴您的身體,在腫瘤附近長出新的血管,以供應腫瘤細胞營養,進而使腫瘤細胞長大。抗血管新生標靶藥物是利用一種抑制血管新生的單株抗體,可 以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結合,藉由抑制腫瘤血管的生成,進而抑制癌細胞的生長。

 

參考資料來源:

康健知識庫 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4.html

乳癌防治基金會 https://breastcf.eoffering.org.tw/contents/text?cid=41&tid=15

 

 

 

 

喜歡這則文章嗎?立即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