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翁没喝酒没B肝却肝纤维化 元凶是「自体免疫性肝炎」
75岁黄先生因全身倦怠合并皮肤泛黄而就诊。抽血检查发现肝功能指数异常,GPT 1263 u/L, GOT 1180 u/L,黄疸指数T-bilirubin 8.2 mg/dL,超音波检查显示有肝纤维化且无胆结石或胆道阻塞之相关征象,诊断为慢性肝炎急性发作并肝功能代偿不全。相关病史及检查确认其没有病毒性肝炎及脂肪肝,平时也没有服用药物或饮酒,进一步抽血检查才发现黄先生其实是罹患了「自体免疫性肝炎」。后续接受类固醇(steroid)及抗排斥药物(azathioprine)治疗后,肝功能恢复正常。
「自体免疫性肝炎」是因为免疫系统产生攻击自己肝细胞的抗体,导致肝脏发炎,肝指数因而升高。
造成肝脏发炎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有B、C型病毒性肝炎、脂肪肝、药物性肝炎及酒精性肝炎,若排除上述原因,且肝功能已持续一段时间异常,就要考虑是否有自体免疫性肝炎。当医师怀疑病人可能罹患自体免疫性肝炎时,第一步通常会先替病人安排抽血检查,确认是否有特定的自体免疫抗体,另外会搭配肝脏病理组织切片,加强诊断的正确性。
自体免疫性肝炎,治疗需要类固醇(steroid)甚至是抗排斥药物(azathioprine),用来抑制体内的免疫系统,避免自体抗体一直攻击肝脏细胞,减缓肝脏发炎反应。
自体免疫性肝炎患者日常生活上,与其他肝炎患者一样,作息要正常,不要熬夜,饮食尽量均衡、新鲜自然,少吃化学加工、腌制或烟熏食品,不要饮酒或抽烟,避免随意使用非医师处方用药(包括保健食品、偏方或草药)。最重要还要定期追踪,包括抽血验肝功能与腹部超音波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