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旬婦車禍骨盆骨折 微創手術助行動恢復
55歲蔡女騎機車與汽車相撞,當場倒地後竟發現右側下肢無法動彈。緊急送至本院就醫檢查,發現為右側髖臼骨折及股骨頭後側脫臼,患者住院接受微創手術,疼痛及下肢活動獲得改善,數日後出院。近年來,隨著汽機車普及,肇事率上升。根據內政部警政統計僅108年度便有超過32萬件肇事件數,診間車禍所造成的骨盆與髖臼骨折的案例也越來越常見。
究竟什麼會造成骨盆跟髖臼骨折呢?臨床上,車禍跟高處墜落為兩大原因,主要發生年齡落在20~40歲,但社會高齡化發展也讓年長者案例層出不窮。若骨盆受到較小的衝擊、環形結構仍很穩定完整,大部分可採保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藥物治療等,約休息六週症狀就會大幅改善。相較之下,若衝擊力道大造成骨盆結構受重大破壞、出現嚴重裂痕或是大幅移位,則需要手術治療。然因骨盆立體結構複雜,且被層層肌肉包覆,更與許多臟器為鄰,手術難度極高。同樣,髖臼骨折也是如此,因髖臼是人體裡最深關節之一,十分考驗醫師的經驗與手術技巧。
臨床上,要確定病人骨盆骨折詳細狀況,可經由高階電腦斷層檢查,精準重建骨盆骨折型態的3D立體影像。過去,骨盆及髖臼骨折的手術傷口較大,除術中失血較多外,術後傷口大疼痛較明顯,且感染率也相對高。隨著微創手術的演變,骨盆及髖臼骨折內固定手術方式也跟著進步。在高解像度的C型X光機骨折復位固定系統幫助下,搭配新研發之骨材(內固定骨板),特定條件的骨盆及髖臼骨折就可以用較小的傷口,甚至小至1~2公分,就可完成20公分以上的手術內固定。
★在骨盆及髖臼的骨折中,微創手術具有許多優點:
術中:縮短整體手術時間與病人出血量,降低手術風險。
術後:降低感染率、疼痛、併發症發生率,縮短恢復期。
病人在適當固定後,可允許立即使用助行器下床活動部分負重行走,且約在8~12週後,若是骨折癒合良好,則可不使用助行器就能正常行走。微創骨折固定技術的成熟,讓不穩定性骨盆骨折的患者多了一種治療選擇,盡早康復,對患者和家人都是一大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