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手臂局部治膝 較傳統恢復快二倍

2018/7/16
A- A+

家住台中大雅的65歲蔡伯伯,年經時從事粗重工作,經常需要蹲下去站起來,造成右膝已呈退化性關節炎現象,但經由X光只見內側膝關節磨損較嚴重,若以傳統人工關節置換方式,需全膝置換,不僅傷口大且復原慢,建議右膝透過機器人手臂精準且符合個人膝蓋形狀做置換,不僅疼痛少、復原快,且保留韌帶及外側完好部位,可達永久性最佳效果,之後也不需再置換一次,讓他欣然同意接受最新機器人手臂治療膝蓋。

Mako®機器人手臂和傳統關節手術都開過的蔡伯伯說,「兩相比較下,機器人手臂真的不錯,恢復比傳統快二倍、疼痛也較少。」他說:「傳統要住院七天,剛開完刀有引流管四天才能拿掉,走路很不方便;一個禮拜出院回家後,還要一直做復健彎曲膝蓋,要不然關節會硬梆梆,一、二個月後才能拿拐扙走路。機器人手臂禮拜一開刀,禮拜三就可以出院。術後也不用引流管,手術當天即可下床走路上廁所,甚至可以走到病房外的交誼廳。術後16天,膝蓋已經可以彎曲到130度,在家裡也都不用拿拐扙走路。」

大部分膝關節退化的人以內側居多,這是因人體工學上,當人體站立、蹲下及爬樓梯的過程中,都是用內側在傳遞身體重量的百分比居高,大概佔60%~70%,所以主要都是內側磨損,膝蓋外側較少磨損。因此大部分需置換膝關節的患者,以置換內側為主,若能透過機器人手臂達到內側精準置換,通常可以維持終身,不需再做第二次人工關節置換。建議局部膝蓋磨損的患者,皆可透過機器人手臂精準且量身訂做、保留韌帶的方式,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喜歡這則文章嗎?立即分享